第93节(2 / 2)
友人哈哈大笑。
后世的李时珍也忍俊不禁:“六味地黄丸的组方的确是精妙无比。现在已经成为治疗肾阴虚的基础方了。
同行友人笑道:“若是有水平的,往上面加减一二,没水平的,直接拿钱乙的方子。哪位大夫没开过六味地黄丸呢?
而百姓之中也有人将这药丸的名字偷偷的记在了心里,打算哪天去医馆问一问。当然,咳咳……不是他要吃,是朋友要吃,懂?
仙画及时将大家逐渐跑歪的想法拉回了正轨——
【钱乙呢有一个不靠谱的家庭,他小的时候,妈妈就死了。他爸本来擅长针灸,平时还能家里攒点收入。但他也喜欢喝酒,忽然有一天喝得醉醺醺的之后就要东游海上,然后就这样消失了。还没长大的钱乙被他的姑姑收留,然后跟着姑父学起了医术。】
【他姑父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,只知道大概是个乡下的郎中,并不是什么名医。所以也由此可见,钱乙本身在医学上就是很有天赋的。】
转眼成为了青年钱乙,在姑父给人出诊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配合给病患扎针。回到家,医书手不释卷,通宵达旦。
【通过钱乙也能看出来,到了唐宋朝的时候,因为书籍和科举的兴起,民间的教育开始有了长足的长进。你们看看,之前的华佗、张仲景、皇甫谧、葛洪,一个个都是士族,名门之后。因为只有士族才是识字的,也只有士族才拥有医书等物,才有读书的资格。】
【那时候民间的医生被称为“草头医”,基本上和江湖骗子没什么区别了,是不太被人信任的。】
【而钱乙呢,却是真真切切的出自于平民阶层。这就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。】
钱乙看着天幕,回想起往事,心里浮起酸涩之意。
父亲虽然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,或者说离家出走了,但在他记忆里,他在的时候还是有欢乐的。只是欢乐有多少,后面的痛苦也就有多少。
若是有朝一日他有机会,或许还会去找一找父亲,问一问他为什么要抛下自己走掉。咸阳宫内。
赢政轻微的点了点头,表示对仙画的认同。
自从他发现了人才的重要性,又从商君书中“愚民”的政策中调转了头之后,就愈发的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。
书本的重要性。
再往上追溯,那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重要性。只是……他扫了一下殿内的士卿贵族们……不能操之过急。
【关于钱乙本人的记录其实并不多,up主也不清楚他是因为什么契机忽然将注意力转到儿科上面
来的。但要感谢他的这个决定,华夏古代因此真正的有了“儿科”这一分支。】
【在他之前呢,儿科是没有分出来的,也没有专门的大夫,反正小孩子生病了就随便看看。很多大夫“宁医十男子,不医一妇人,宁医十妇人,不医一孩童。”】
【钱乙曾经写了一本医书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弟子阎季忠后来收集整理出版的时候,在序言里面写的这一段,就能看出当时儿童治病的窘境,简直让人触目惊心!】
愤怒的青年在纸上写下:“曾目见庸医妄施方药而杀之者,十常四五”。1【百分之四五十的死亡率啊!就问你可不可怕!】
【但是钱乙,就可以做到“使幼者免横夭之苦,老者无哭子之悲”2。他很
会观察,听哭声、看面色,对付小朋友很有自己的一套,再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,很快就能断定小孩子得的是什么病。】
中年钱乙正在给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看病。
小朋友有些害怕,钱乙温言软语,神情极又耐心。久而久之,小孩也放下了戒备。
钱乙又递给他一个拨浪鼓,逗得他嬉笑连连。
趁此之际,钱乙伸手在他的肚子上按了几下,细心的查看他神情上的变化。
是如常嬉笑还是会蹙眉喊痛。
一连串的功夫,已经把查体和把脉这样的工作都给做完了。
张娘子对身边的王小娘子道:“看到了没有?对待小孩子的确是要有这样的耐心和技巧。”
来她这儿看病的,小孩子也挺多的。
王小娘子连连点头。
她看了一眼自己的外祖母,有些不服气,一会儿觉得外祖母的医术也挺好的,也能上那十大名医榜。一会儿又觉得,那钱乙是北宋人士,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一个年代。
而正在观看仙画的百姓中,总是有那么一些反骨。
有喝醉了酒的客人在酒楼里笑道:“这后世女子自己都说了,阎季忠是那钱乙的弟子,那弟子评价师父肯定要往好里面说,使劲吹。难不成还说师父不行吗?
旁人嗤笑一声:“这要是吹能吹上十大名医榜,我看你也早点去收几位弟子吧。”原来这人竟然也是大夫。
下一秒,仙画就回答了他的疑问——
【阎季忠可不是因为自己是钱乙的徒弟就吹捧师父,而是出于他自己的切身体会——他五六岁的时候得重病,就是被钱乙给治好的,所以后来才拜了钱乙为师。】
【因此,有这样的细心耐烦,又有这样的医术,钱乙名满天下,也是意料之中。】北宋长公主府。
钱乙被管家恭谨的请进门,公主和驸马亲自来迎接。
“钱大夫,都说您擅长儿科。我的小女儿这几天患了痢疾,不管吃什么药都不见好转。劳烦钱大夫过去看看。
钱乙连忙应承。
此时,驸马似是闻到了空气中的淡淡酒味,略有些不满的皱了皱眉。
钱乙去内室看过长公主的小女儿,只是简单的诊了诊
脉,看了看面色舌苔等,就站直身子,对两人道: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症,也无需吃药,只要多喝水就行。等小郡主出了疹子后自然就好了。
公主和驸马面面相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