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节(2 / 2)
“陛下礼贤下士,赤诚相待,是我大唐之福呐!”此乃贞观年间惯常的君臣互捧,不,君臣相得。
【北宋那就更开放了。】
【著名的文学家和丞相范仲淹说过一句“不为良相,则为良医”,将“相”和“医”相提并论。范仲淹那是在士林中有着赫赫威望的人,他这样一说,北宋的读书人都喜欢业余研究一点医术。】
年少的范仲淹在寺庙中苦读。
有一次,他好奇的求了一根签,问自己以后能不能当丞相。解签的人哑然失笑,摇摇头:“恐怕不能。”范仲淹又问:“那我能不能当一位名医?”
“也不能。”解签的人觉得从丞相到医生的跨越也实在是太大了,就好奇的问:“为什么当不了丞相就想要当医生?
少年范仲淹道:“当丞相时,可以为天下百姓们谋福利。而当医生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一身本领来救治百姓。治国与救人是同等的。
赵匡胤夸赞:“说得好!”
他倒不是真的认同范仲淹所说的,但是这是他宋朝的人才!给他北宋,啊呸,大宋长脸!
【假使继续像这样往前走的话,说不定医生的地位也能够慢慢的提升上来,回到应有的知识分子的位置上来。但历史的真相是,在往后的朝代里,它不仅没有前进,反倒后退了。】
【这个锅儒家能背一半,另外一半的原因出在元朝和明朝。】
【元朝的时候,蒙古人为了统治上的方便,将原本的户籍制度发挥到了极致,农户屠户医户阴阳户乐户等等,就连儒生都有儒户。】
【这也就算了,他这个职业户口还是世袭的!】
【也就是说农户就只能世代种田,屠户的儿子也只能成为屠户,那医生就只能由医户的后代来做。】
【一刀切,完全把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给堵了,不仅堵上还糊了一层水泥,严严实实。】
元大都。
勾栏之内正是热闹的时候,觥筹交错。
台上的旦角儿正在唱:“我玩的是梁园月,饮的是东京酒,赏的是洛阳花,攀的是章台柳……”台下一片叫好之声。
这出剧的作家关汉卿正在一边喝酒,也大喊了一声:好!有相熟之人凑过来:“你今日怎不在太医院当值?”
关汉卿笑道:“我不过是太医院一杂役,事情做完了自然就出来了。”1
两人看了一会儿剧,友人夸赞:这出戏好,我上次想向牧庵学士举荐你,结果……他有些抱歉的看了一眼关汉卿,未尽之言大家都懂。
关汉卿一愣,然后毫不在乎的挥挥手:“你还费那个神,我不过就是一医户,即使你举荐了我,我也什么都干不了。现在闲时写写杂剧倒也快活。”2
【后来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,创建了明朝。但是呢,他一琢磨,这元朝一刀切的方法好啊,的确是方便管理,于是就想也不想的把它
给全盘继承了过来。】
【学也不知道学点好的!】
【医户在明朝还蛮惨的,前期不允许参加科考,属于“贱籍”。但医生哎,谁头疼脑热不需要去看医生?所以他们的地位又有些不同,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医户们纷纷抗议,于是政策就松动了一点,医户子弟就也能参加科举了。】
【李时珍参加科举就是这么来的。】
李时珍笑着摇摇头。
这后世女子关于现在医户的地位还是了解得不够详细。
他能参加科举是因为他的祖辈和父辈在太医院当过吏目,已经不是普通的医户,只要稍微用点手段,变成平常的民户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而他自己,已经考上了秀才,那就能称一句“儒医”,也算是能进入到士人的圈子里。
很多落榜的学子甚至会摇身一变,转而学医,就是因为先儒后医,是能被士人们所接受的,而且说不定还能成为朝廷的医官。
而民间的医户,依然是不能参加科举的。
只不过朝廷为了更好的管理医户,要用到他们治病救人也不好让其怨气太重,于是就规定医户的子弟可以考太医院的医学和地方的医学,言下之意,若是朝廷以后需要医官,优先从这些人里面选择。
医学的竞争十分激烈!
李时珍叹口气,这仙画说的医者地位,又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的一根刺!医者,治病救人,但却要被人轻视,哪个大夫心里会舒坦呢?金陵皇城中。
朱元璋深吸一口气,小声的念:“不生气,不生气,不生气…”马皇后在旁很自动的伸手在他背后轻抚。
朱元璋道:“放心,我要是再倒下了,就真如了这后世女子的愿了。”
深呼吸了几次后,他有些颓然,对自己的发妻道:“可能当时我是真的错了,偷懒了。”他应该再多研究一下史书再来决定的。
不就是户籍制度吗? 朱元璋将牙齿咬得咯咯响,“现在改也还来得及!”
他想通了,要保住老朱家的江山,还是得听仙画的——如果是一个大臣在他面前这样喋喋不休的
劝谏,甚至是讽刺怒骂,早就被他夷九族了。
但仙画,他做不到,也不敢。
朱元璋虽然
有很大的弱点,但他对自己一手打下来的大明江山,对大明的子民们还是有感情的。他不想让大明和大明的子民们落到后世仙画中那样凄惨,没有土地、动辄瘟疫和战乱,那就只能选择听仙画的。
马皇后在心中想了想被仙画点名批评的,藩王制度、户籍制度、道统……这一项项的可都不是什么小事情,都是能掀起腥风血雨的大事。
她柔声道:“陛下,那您更应该保重身体。”
【但这几百年几千年承袭下来的歧视很难扭转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