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8节(2 / 2)
要问德妃稀不稀罕当皇后?
萧靖认为是稀罕的。
万岁爷坐在永和宫的炕上,张答应在后头低眉顺眼地站着。万岁爷打开食盒,亲手端出来一盘妈妈菜:“朕听闻母后近日来茶饭不思,想来是宫里的素菜不合胃口。朕跟白齐舅舅打听到玛琭姑娘少时爱吃妈妈菜,朕做得不好,不知道还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……”
要说攻心为上,万岁爷这个孝子几乎是用实际心动来扎太后的心。
“玛琭……”
太后喃喃道,好多年没有人喊她这个名字了。妈妈菜这样的小菜上不得台面,宫里的御膳房从来不会给主子端上来这样的菜。她自十四岁进宫,有五十年的时间没有吃过妈妈菜。
她看着眼前这个四十余岁的长子,恍惚间觉得自己这个额娘是不是当得很失败。她竟然没有给胤禛做过一回妈妈菜,等到老了,反而是儿子亲手做妈妈菜来哄她。
她尝了一口,酸黄瓜裹着蒜汁的味儿,回味有微甜,当真十分美味。配着妈妈菜,太后用了一碗米粥,承诺道:“哀家日后会按时用饭,不会再让皇上担忧。”她因为先帝驾崩而哀伤过度,胃口不开,这让老四担心吧?
老四这个孩子,有话总喜欢憋在心里。外人觉得老四薄情,她这个当母亲却晓得他本性并非如此。
然而她晓得,十四不一定晓得这样的道理。
“先帝驾崩,皇上可有对十四的安排?”太后太了解小儿子的性格,那个孩子几乎跟爆竹似的,一点就炸。外头对于老四继承皇位,风言风语几乎要杀人。十四若是听了什么不该听的,指不定当着亲哥的面就炸。
如果说十四爷是爆竹,说炸就炸,那么四爷大概是深水炸弹,水面上看着平淡无浪,等到发火的时候炸一波大的,甚至殃及旁边的小鱼小虾。
“连陈胜都知道苟富贵,勿相忘。朕既封十三弟为怡亲王,更不会亏待同母的亲兄弟。”萧靖说,“朕欲册封十四弟为信亲王,还有……六弟追封为礼懿亲王,七妹妹追封为固伦慧宪公主,九妹妹追封固伦温宪公主,十二妹妹追封固伦纯宪公主。”
太后的内心百感交集,眼中隐隐有泪光。
她老了,挂念活着的老四和十四,经常忘记从前。老四提起自己的兄弟姐妹,太后猛地想起她曾经有过那么多孩子。她生得多,是先帝后宫最得宠的女人。可惜好多孩子都没有留下,只活了老四和十四。
太后不由得赞叹:“皇上真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。”他连早逝的兄弟姐妹都记住了。
“朕知道母后一向谨慎,故推辞太后尊号。”萧靖面不改色地说起另一件惹人争议的事情,“朕欲下旨追封嫡亲妹妹为固伦公主,母后接受太后尊号,如此一来妹妹们的追封更合情合理。”
固伦公主是皇后之女的意思,乌雅氏早逝的三个女儿想要名正言顺地当固伦公主,首先要当妈的是皇后(皇太后)。
在原身的记忆里面,雍正元年正月,太后乌雅氏不愿意接受太后尊号。她的行为给四爷的政敌带来许多话柄,旁人认为是四爷得位不正,所以连他亲娘都不愿意当太后。
萧靖翻了一下清朝的旧例,也许德妃并非是故意“作”,拒绝皇太后尊号。
而是她“谦逊”美德的一种体现。
清朝建国还没有几代人,参考例子不多。顺治皇帝在顺治八年为皇太后上尊号,康熙皇帝在康熙元年十月为皇太后上尊号。眼下先帝去了才几天,乌雅氏便眼巴巴地抱着皇太后尊号往自己身上揽?
一来显得对先帝薄情,二来吃相有点太难看了。好像大老板一走,二老板恨不得下一秒升职加薪。
乌雅氏在康熙爷的后宫混了五十年,能护着两个儿子健康长大,不失宠,可见是一个智商和情商不低的女人。太后回想自己往日拒绝皇太后尊号的做法,很敏感地察觉道:“哀家往日之举,莫非是给皇上带来麻烦?”
萧靖摇了摇头:“不麻烦,嘴长在别人身上,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。朕大方一些,不计较的。”
太后怔怔地看着面前的儿子,老四那样的性子说不计较,那便是计较的。
唉。
一顿妈妈菜下来,万岁爷和太后娘娘之间的气氛还算不错。快到张嫣站到腿软的时候,萧靖冲她招了招手,让她过来跟前。
“母后,这是答应张氏,朕今天领她过来给您磕头。她年纪小不懂事,母后定要多担待一些。”
太后:“咳咳——”
没想到老四竟然是这样的人。
太后仔细打量着磕头的张答应,眉眼生得不错,但也不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。张答应大约是二十余岁的年纪,嗯,比她当年差远了。
当年二十二岁的乌雅玛琭已经当上德妃,这会儿的张氏还是答应。太后心想张氏想要出头,且有得慢慢熬。
“好孩子,快起来吧。”太后给小张赐了一盏茶,有永和宫的嬷嬷端上来一盘萨其玛。太后脸色和煦地说:“哀家老了,吃不动这样粘牙的甜食。张氏把点心带回去吃吧,吃完好好伺候皇上。”
作者有话说:
关于乌雅氏的背景,有参考《八旗通志·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卷》:“额参,满洲正黄旗人,姓吴雅氏,世居叶赫地方,初任布达衣大(即膳房总管),累擢至内大臣(正一品)。”德妃的祖父额参初任膳房总领,历升内大臣(正一品),皇太极时授为男爵,加一等都尉,任佐领,后缘事削爵。雍正元年二月癸丑,追赠额参一等公。
雍正把乌雅氏包衣提出来,合成一佐领,《通志》:“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,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,合编一佐领,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。”
雍正给舅舅白齐厚待,家族抬旗,参考:《双全等奏缴雍正元年正月谕旨折》:“散轶大臣舅舅白齐等奏,蒙皇太后之福,皇上之鸿恩,我族俱准入旗。其中六品官一人,七品官一人,蒙古护军校七人,佐领二等侍卫颜德,及原在正黄旗包衣佐领时之笔帖式三人皆为承恩之人。伏乞皇上给予何差效力。”
雍正称呼太后为“母后”,参考《大义觉迷录》的写法。
有个特别搞笑的资料,雍正可能为了抬高自己母族的身份。他说自己的高祖父“额柏根(额参的父亲),系本朝旧族,创业名家。在□□高皇帝时,抚育禁庭,视同子侄。”大概意思是我妈妈的家族是老牌世家,努尔哈赤在的时候,努尔哈赤把我高祖父当侄子一般抚养。要是努尔哈赤知道雍正瞎吹牛,他大概会一头雾水:这都是些什么人啊,压根不认识。
太后的满语名字叫大酒瓶是有资料记载(不确定资历真实性),不是我编。至于白齐小名叫哈喇,是我瞎编的。
身为圣母皇太后的德妃,一直拒绝接受雍正皇帝给她上尊号,这也让很多人觉得,她这是对雍正的继位感到不满。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二日,德妃一直以康熙皇帝没有下葬为由,不愿意接受雍正皇帝给她加上仁寿皇太后尊号。直到王公大臣们再三恳请,德妃才勉强答应接受。
“母后以皇考梓宫,奉移山陵之事未毕,不忍即受尊称。前据王大臣等合词虔请,敬上仁寿皇太后尊号。盛德谦光,屡辞不允。诸王大臣援引旧典,恳求再三,始蒙慈允。”
——《清实录·雍正朝实录·卷之三》
新皇登基,按惯例,是要给皇太后上尊号,但具体什么时候上尊号,一开始并没有严格规定。顺治皇帝给母亲上皇太后尊号的日期,是在顺治八年二月初十。
“顺治八年。辛卯。二月。己卯朔。礼部题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仪注,本月初十日卯时,上皇太后尊号。”
——《清实录·顺治朝实录·卷之五十三》
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,顺治皇帝驾崩。康熙皇帝举行太皇太后、两位皇太后上尊号的典礼,是在康熙元年十月初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