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节(2 / 2)
陆骄阳搅拌红糖的手一顿,说:“胡说啥了,我一结婚了的男人去知青点住?更何况你现在身体这样。”
夏七月闭着眼睛,眼泪从眼角流了下来,陆骄阳吓了一跳,放下红糖水,用手绢给她擦眼泪,哄道:“好了不哭了啊!都是我不好,明天开始我一定好好上工。”
夏七月怀孕不到俩月,上辈子她年纪小不懂,是母亲发现她怀了孕的,可她跌了一跤孩子没了,根本没往别处想过,就以为是她不小心摔倒了,孩子没有了。
可等她知道真相的时候已经将近四十多年后了。
上辈子为了这个男人,她活得太苦了。
反正,她知道知青点有他惦记的人,那个女人就是在他们孩子流产前几天才来的新知青,安林枫。
安林枫,是夏七月上辈子的魔,那么这辈子,她一定要早早的把这个魔降住,既可拯救自己,也可以拯救哥哥和全家。
翌日,李月娥一出门就看见陆骄阳坐在门槛上抽烟,蹙眉,问七月醒来没。
陆骄阳起身把烟头踩灭在地上,说:“妈,我要去趟县城,今天就劳烦你照顾七月了,我早早就赶回来。”
正是秋收时间,都忙的什么似的,他还往县城跑,李月娥的脸色不好。
“我去县医院给七月买些西药,再买点奶粉和肉回来,给她补补。”陆骄阳道。
李月娥点点头,“那我给你做点早饭吃了再走。”
这倒是有个良心的,这点就比夏河的男人强,知道疼老婆,至于花钱大手大脚,夏家人管不着,反正,陆骄阳手里有的是钱和肉票、粮票。
陆骄阳着急赶公社到县城的拖拉机,没吃早饭就走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李月娥看出猫腻了,女儿在和女婿闹矛盾。
陆骄阳用门板在房间支了张床睡。
这天,趁着陆骄阳还没回来,李月娥问夏七月道,“七月,你跟娘说实话,你和小陆怎么回事?”
夏七月抿着唇不说话。
李月娥继续说:“这个男人是你自己看上的,是你当时死活要嫁他的。孩子没了,是谁都不希望的事,你们还年轻,好好养一养,孩子还会有的。
你和小陆置气也得有个分寸,夏河的老少爷们可都等着看咱们家笑话呢!你的脑阔清醒着点。”
知青点都是轮流做饭,也有条件好不愿意做饭的知青就去社员家里搭灶,吃一顿多少粮票,按天给人结算。家里条件不好的知青只能自己煮饭吃,哪怕是天天喝米汤、吃面疙瘩也得自己煮。
陆骄阳刚下到夏河生产队的时候,吃了几个月大锅饭就受不了了,上工也总是完不成当天的任务,被队长骂,而夏七月的哥哥夏春生和陆骄阳说得来,就总是帮他干活,夏春生也是读过高中长得俊俏青年,若不是家里成分问题,他早都当兵或进厂当工人了。
就这样,陆骄阳到夏家搭灶,按天给粮票。他还隔三岔五去县城或者公社买细粮和肉回来,夏家也跟着沾点光。
夏七月和陆骄阳就是这样熟悉到恋爱结婚的。
他们俩处对象那些时间,陆骄阳吃饭虽在夏家,但,他睡觉还得去知青点,可是结婚,总不可能结在知青点吧!
夏家父子只好紧挨着他家灶房的山墙起了一大间房子,分了三分,一间卧房,里面盘了一台土炕,一头是灶房,余下的地儿就搁些零碎。
看着母亲比她实际年龄老十几岁的面孔和粗糙的手,担忧的眼神,夏七月那句“想和陆骄阳离婚”吞了回去。
那个时候的农村,离了婚的女人是什么下场,夏七月不要太清楚,受辱的不光是自己,还有娘家也抬不起头。
算了,好在这一世,她有的是机会重写命运,包括她的家人,唯一没有陆骄阳。
上辈子,高考恢复之前,陆骄阳有一次回城的机会,那时候第一个孩子没有了,他俩也没再有孩子,夏七月担心的吃不下睡不着,生怕一觉醒来,陆骄阳丢下她走了。
可是,后来,不知道为什么陆骄阳不走了,而那个回城进工厂的名额就归安林枫了,那次,安林枫回城了。
后来,夏七月全都明白了,那是陆骄阳把机会让给安林枫的,他舍不得她在乡下受苦,先让她回城了。
白莲花
夏七月休息了十来天就下地干活了,但,她不会再那么傻不拉几的就去地里挣工分了,她待家里只做他们和父母哥哥的一日两餐。
上辈子,舍不得陆骄阳干活,她急着挣工分,落了一身的病。
这辈子,她也不着急,在家里煮煮饭,大多时候躺在炕上思考接下来做点什么发家致富的副业,还不要被人发现。
待夏七月完全可以下地干活已经是一个月后了。那时候,地里的玉米和高粱已经收完了,现在正在收豆子和荞麦,还有土豆之类的谷物。
夏七月之所以能嫁给陆骄阳,也不光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,而是,她确实也是夏河乃至他们杨家沟大队最漂亮最有文化的姑娘。
夏七月和哥哥夏春生一样,都是高中毕业,家里成分不好,他们只能回家干农活挣工分。
夏七月唯一的短板就是个子不高,不到一米六,人还属于那种小骨架,肉嘟嘟的类型,让人嫉妒的是,同样都是在夏河干农活晒着同样的日头,可是,夏七月就是晒不黑,一晒就红,一休息就没事了。
苹果似的脸,一双黑的发亮的杏眼,眉毛都比别人的好看,可即使她自身条件再怎么好,杨家沟大队的媒婆给她介绍的对象都是最差的,因为夏老三家是富农,和地主差不多了,条件好的人家谁愿意娶她?
也就因为这个原因,夏春生现在还是大龄光棍一条。
在夏河生产队人眼里,夏七月挑三拣四的最终嫁给了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知青,除了一张脸,还有个啥?
这就有人开始背后地里嚼舌根子了,“挑三拣四的,原来是为了嫁个大城市来的知青,好飞上枝头做凤凰啊!”
夏河的老少爷们可不就等着看夏老三家的笑话了。
方圆十里,几波老知青来了又走的,也有在本地嫁娶的,可人家一旦有机会回城,绝对不会顾念夫妻情分,果断离婚走人,有的有了孩子,抛妻/夫弃子走了的不是没有。